返回顶部

广州集牧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

原来中国养猪业发展史是这样的

文章来源:广州集牧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 浏览:1266 发布时间:2022-12-27

中国养猪业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猪种资源众多,养猪经验丰富,是最早将野猪驯养为家猪的国家之一。在广西桂林甄皮岩墓葬中出土地家猪的猪牙和颌骨,距今已9000余年,这说明我国的养猪业已有近万年的历史了。约在3000年前,古代文献已有养猪的记载。殷墟出土地甲骨文中已有“豕”地象形字,并有阉猪的记录。全文中的“家”字,从“宀”从“豕”,《说文》的解释:“豕居之圈曰家”,表明当时养猪在居室内,无豕不成家,是早期家庭养猪的写照。



西周时,最早的诗歌集《诗经》中就有了咏猪的诗歌。春秋战国时期,养猪业已遍及各地,地处东南的越国,还开辟猪山、鸡山大规模养猪鸡。两汉时,养猪业继续发展。当时流传这样的民谣:“苑中三公,门下二卿,五门嚄嚄(huo音祸,惊讶),但闻猪声”。足见养猪是一门易致富的热门行业。魏晋南北朝以后,养猪方法又有改进,从以放牧为主变为放牧与圈养相结合的方式。



唐代经济繁荣,养猪业也日趋兴旺,官家与私人均养。官养仅长安司农寺(相当农业部)就有“官豕三千”,私养遍地皆有,不计其数,据《朝野合载》:“洪州(今南昌)有人养猪易致富,因号猪为'乌金’”。诗经杜甫居川时有“家家养乌鬼”的诗句,足见养猪业的盛行与普遍。

 


宋、元时,养猪业仍有所发展。据《东京梦华录》:农村养猪户进都城开封卖猪,“每日至晚,每群万头”,可以看出当时经营养猪业及发展城乡贸易的盛况。元代统一中国后,也重视发展农牧业。三部农书《农桑辑要》、王祯《农书》和《农桑衣食摄要》中都载有养猪经验的内容。

 


明、清两代养猪业又有较大发展。当时四川的养猪业居全国之首,荣昌的白猪,松潘的香猪,都是闻名遐尔的特产。我国优良猪种,具有早熟、易肥、耐粗饲、繁殖力强等特点,早在2000年前,就被罗马帝国引进,改良他们原有猪种晚熟、肉质差的缺点,育成了罗马猪。清代养猪经验及技术又有提高,养猪文献也较多,如四川终身务农的张宗法所著《三农纪》,对猪的饲养、选种、医病及相猪等均有论述,内容比前代更加充实。当时还出现了治疗猪病的专著-《猪经大全》。



近代,西学东渐,西方实验科学传入中国,也引进了先进的养猪技术,利用国外的优良猪种改良本地猪。如从20世纪初开始,引进巴克夏、波中等优良猪种,与我国北方猪种杂交而育成的新金猪、定县猪、具有肉质好、产量高的特点。


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我国养猪业得到了迅速恢复与发展。尤其自1959年,毛泽东主席发表《关于养猪业的一封信》,提出猪应为“六畜”之首,养猪业又登上一个新的台阶。到上世纪80年代,我国养猪存栏超过了亿头。改革开发后,到2004年,生猪存栏4.8亿头,出栏6.18亿头,猪肉总产4701.6亿吨,均居世界首位。


(资料来源网络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学习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马上进行处理)